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新媒 “ 去风险 ” 阻挡不了中国制造发展(环球时报)

发布日期:2024-02-06 浏览:234

f636afc379310a554bc3918f1fc0a3af83261076.jpeg

      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网站2月4日文章,原题:“去风险”是中国制造商品终结的开始吗? 多年来,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一直是中国。现在,这种情况变了——从去年开始,墨西哥成为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这是特朗普政府时期开始的一个趋势的结果。这也是地缘政治紧张背景下近岸外包、友岸外包等“去风险”趋势的一个例子。


      但墨西哥并不是企业迁往的唯一国家,美国公司也不是迁出中国的唯一企业。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瑞安·哈斯表示:“就企业决定通过多元化来更好地满足自身利益而言,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制造商品终结的开始?有一点很清楚:制造业正在移动。中国公司也在向墨西哥进军,主要是为了更接近他们的美国客户。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学家维克多·斯托尔岑伯格表示,这些经济体中许多国家的出口增长是由从中国进口的增加所推动的。


      虽然现在都在谈论“去风险”,但在10年前,中国政府就鼓励本国企业到海外设厂,并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宏伟计划。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数以千计的中国企业已经走向海外,寻求更低的土地成本和工资水平。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徐奇渊说,“即使没有地缘政治紧张……或其他此类冲突,中国产业的转移仍将不可避免地发生。”


      大规模的制造业转移曾经发生过多次。如今,中国也在向更加以服务业为导向的产业发展,就像七国集团国家的经济一样。


      尽管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中国也在进行供应链重组,但一些行业巨头仍在加大对中国的投资。例如,特斯拉正在上海临港地区的工厂旁建设一座新的大型工厂,新厂将不仅仅生产汽车。去年,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与中国高级官员见面,他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与特斯拉一样,许多美国和欧洲公司的很大部分销售都依赖于中国。


      徐奇渊表示,2006年,在华外国企业的出口额大约是其国内销售额的7倍。2012年前后,两者基本持平,“在9000亿美元到1万亿美元之间波动”。到2021年,外国企业的中国国内销售额是其出口额的两倍多。“如果把外国企业看作一个整体,那么他们2/3的业务都是‘在中国生产,在中国销售’。”


      随着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崛起,全球化智库创始人王辉耀认为,跨国公司意识到“中国潜力巨大”。


      世界也离不开一些中国制造的产品。例如,就在去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乘用车出口国。中国也是电动汽车的领头羊。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数据,2018年中国仅占全球电动汽车出口量的4.2%,而到2022年,这一比例达到35%。


      中国还控制着全球70%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并供应了全球至少50%的风电设备。因此,西方国家要想实现气候变化目标,能否对其绿色技术供应链“去风险”,还是一个问题。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柯成兴说:“从世界各国管理(气候)转型的方式来看,我的感觉是,即使不是不可能,也会代价高昂。如果你想拯救地球,就不能喋喋不休地指责别人的价值观与你不同。”


      哈斯也表示,“一个简单的现实是,世界上的许多领先技术都在中国。如果美国想尽快取得进展,那么就需要与中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