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04 浏览:11
美国《外交事务》杂志网站文章,要想像中国那样竞争,那就应该像中国一样建设。长期以来,中美竞争一直被视为全球经济中两个角色对立国家之间的较量:中国是世界领先的生产国,而美国是世界领先的消费国。然而,如今两国都在试图变得更像对方,竞相实现经济再平衡。美国能否以快于中国替代来自美国的消费损失的速度,替代来自中国的生产损失?
关于这一问题答案的不确定性,已让华盛顿从自满中惊醒。美国前官员库尔特·坎贝尔和拉什·多希在一篇文章中警告,不要低估中国及其工业产能。他们将美国的主要短板诊断为缺乏规模,即“利用体量来提升效率与生产力的能力”,并主张华盛顿必须联合盟友来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与北京展开竞争。
组建“美国经济战队”或许有助于解决规模问题,但这并不足够。仅凭规模无法形成美国所需的一体化供应链,而这类供应链正是中国在过去30年里所构建的。要实现这一目标,美国还需在本土完成获取原材料、建设基础设施以及部署技术等艰巨工作。
如果美国想取得类似中国的成果,就必须像中国那样建设——复制中国组织和调动生产型经济的某些方式,将速度和集聚效应放在首位。
中国模式的一个典范是其长达数十年的电气化推进。大约20年前,当中国着手部署全国性电动高速铁路网络时,还需要建设配套的电力基础设施以支撑铁路系统。此后,中国对电动汽车的投资进一步提升了电力需求,促使电网持续升级,并推动充电站等更多基础设施的建设。电动汽车产业的兴起催生了一条先进的电气化供应链,涵盖电池、永磁体和储能设备等领域。在每个发展阶段,中国不仅投资先进技术,还注重电网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决策已被证明成效显著。
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先进的电气化,部分原因是政府的支持,部分原因是其具有竞争力的垂直整合型企业。以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为例:这家企业集团的业务涵盖了整个价值链,从获取原材料、制造电池到生产电动汽车。同样,中国一些领先的太阳能公司掌握着太阳能电池板及其组件制造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垂直整合使企业能够快速迭代和优化其流程,以加速研发,最大程度减少供应中断,并降低成本。因此,在中国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比在美国或欧洲低 65%。电动汽车制造商青睐的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仅在2024年就下降了30%。各行业更快地采用成本更低的技术,这反过来又提高了产量,降低成本,从而加速了技术进步。
中国模式为半个世纪以来首次拥抱产业政策的美国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借鉴。尽管硅谷曾信奉“快速行动,打破常规”的信条,但这一原则未能很好地适用于制造业。
为了将自身优势转化为生产能力,美国应当有选择地效仿当今首屈一指的制造业强国,并重新发掘自身能力。美国再也不能倚仗“发明未来之国”的声誉坐享其成,而是必须建设基础设施并部署技术,以实现那个“未来”。中国已领会一个关键点:子孙后代的经济繁荣取决于对21世纪工业基础的投资。现在,美国也该采取同样行动了。
美国《外交事务》杂志网站文章,要想像中国那样竞争,那就应该像... ...
2025-07-04美国《外交事务》杂志网站文章,要想像中国那样竞争,那就应该像... ...
2025-07-04美国《外交事务》杂志网站文章,要想像中国那样竞争,那就应该像... ...
2025-07-03美国《外交事务》杂志网站文章,要想像中国那样竞争,那就应该像... ...
2025-07-03美国《外交事务》杂志网站文章,要想像中国那样竞争,那就应该像... ...
2025-07-02美国《外交事务》杂志网站文章,要想像中国那样竞争,那就应该像... ...
2025-07-02